介入治療就是不開刀暴露病灶的情況下,在血管、皮膚上作直徑幾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經人體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設備的引導下對病灶局部進行治療的創傷最小的治療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基本都知道腫瘤的治療包括手術、化療、放療,雖然很多人也聽說過腫瘤的介入治療,但對介入治療還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疑問和困惑。那么讓我們來聽聽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主任醫師、介入治療科主任李文濤教授是如何介紹腫瘤的介入治療的。
▲什么是介入治療?
介入治療就是不開刀暴露病灶的情況下,在血管、皮膚上作直徑幾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經人體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設備的引導下對病灶局部進行治療的創傷最小的治療的方法。我們耳熟能詳的冠脈支架、腦動脈瘤栓塞等均屬于介入治療范疇。
▲腫瘤介入治療的優點
創傷小。介入治療屬于微創技術,術后唯一的創口就是一個長約1毫米的小“針眼”,最早術后半小時后即可起床活動,8小時后恢復到術前水平,且出院后一般沒有特殊注意事項,可以立即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去。這不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最大程度減輕了家屬的護理難度。
效果明顯。動脈藥物灌注療法,通過動脈向腫瘤組織直接給藥,接受藥物劑量大、治療效果好,血管栓塞治療可抑制腫瘤發展,使其縮小,為患者爭取二次手術機會,物理療法,無毒副作用。
副作用小。對機體整體傷害小,毒副作用低,并發癥少、全身狀況恢復快。
準確性高。在醫學影像設備精確引導下,可實現準確定位。
▲腫瘤的介入治療有哪些特色?
介入診斷活檢。在CT引導下精準定位病變腫瘤位置,用一根直徑1mm的切割針穿刺到達腫瘤內,切取少量組織送病理檢查,整個過程10分鐘左右,不用全麻,做完病人即可下地行走,創傷小,痛苦少。
腫瘤介入治療。其次是腫瘤的介入治療,在特殊設備的引導下,尋找到直徑小至1毫米的腫瘤供血動脈,從而有針對性地灌注化療藥——相當于我們用腫瘤組織把高濃度的化療藥物“過濾”了一遍。于是大量的化療藥物被腫瘤組織吸收,進入全身血液的腫瘤藥就相對較少,再經過肝臟的解毒代謝作用,這樣正常組織接觸的化療藥就相對少了很多。除此之外,介入治療還有一門“獨門秘技”,那就是栓塞術。腫瘤的瘋狂生長是以大量攫取人體營養為前提的。可以說:沒有血供,就沒有腫瘤的生長。通過導管將栓塞劑注入供血動脈,阻斷其血運,達到“餓死腫瘤”的目的。這種方法適合各種實體腫瘤如肝、肺、食道、胰腺、胃、結腸、直腸、膀胱、盆腔等部位腫瘤的動脈藥物灌注治療。
腫瘤并發癥的介入治療。不是針對腫瘤病灶的積極治療,而主要是治療與腫瘤病灶相關或與治療相關的并發癥。治療的目的是減輕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主要是各種管腔如血管、膽道、消化道、氣管、尿道等由于術后或腫瘤壓迫所致狹窄的治療。包括經導管減壓引流術:即許多腫瘤常因壓迫人體的管道系統而引起管道不通,如胰腺癌、膽管癌、膽囊癌等均可壓迫膽管,使膽汁淤積,導致梗阻性黃疽,如不及時處理,可危及病人的生命。置入支架支撐狹窄段,不用開刀,大大減輕了病人的痛苦,為許多膽道、泌尿道、胃腸道腫瘤的導致的并發癥治療開辟了新的途徑。
▲介入治療在腫瘤多學科治療中的作用
介入治療以其微創、安全、有效的特點,逐漸得到其他科室及患者的認可,在腫瘤治療的決策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腫瘤治療多學科會診中,無論是在診斷、治療還是并發癥處理等方面,介入治療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四兩撥千斤,以微小創傷解決大問題。
▲介入治療對哪些癌癥比較適用,療效比較好?
原發性肝癌既往有“癌中之王”之稱,主要是因為原發性肝癌在發現時只有1/5左右的患者有手術切除的機會,剩下4/5的患者往往只剩3-6個月生存期,因此素有“癌中之王”的稱呼,介入治療通過血管栓塞技術、局部消融技術聯合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等綜合治療技術可以有效控制病灶發展,門靜脈支架技術、粒子植入技術又能解決門脈癌栓的難題,經頸靜脈門體靜脈分流術則能解決肝癌、肝硬化所致的門脈高壓癥狀(如嘔血、腹水、腹脹等癥狀)。介入治療技術出現后,使剩余的4/5患者顯著延長了生存期,從而甩掉了“癌中之王”的帽子。
▲介入治療術前要注意哪些問題?
(1)術前要保證充分睡眠,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
(2)進行介入治療前1~2d用易消化少渣食物,以防止術后便結而用力排便導致穿刺部位出血。術前4~6h禁水禁食,以防術中嘔吐;
(3)穿刺部位如雙側腹股溝,會陰部應減少術后穿刺口感染,病情允許可淋浴,更換干凈衣服;(4)練習在床上排便,以適應臥床需要及肢體制動;
(5)術前排小便,特殊內腔道介入治療術前沖洗。
▲介入治療術后的常見反應
微創介入治療比較安全,副作用也輕,但術后仍需要病人及家屬配合,主要有:
(1)對于行血管介入的病人,術后需要穿刺點加壓包扎,伸直術側肢體并避免活動,臥床休息24小時以上,預防穿刺動脈出血,在此期間病人的飲食,大小便均應在床上進行.。
(2)術后可根據病人情況,多飲水以促進造影劑的排泄,如無惡心、嘔吐即可進軟食、半流食或流食,要求清淡且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如稀粥、牛奶、蛋湯、冬瓜湯等,術后當日主張病人少量多餐,以免引起不適。
(3)家屬應注意觀察患者有無下肢變冷、發紫、傷口有無滲血等情況。出現下列情況應及時報告醫護人員:穿刺部位血腫或活動性出血致傷口敷料浸濕;穿刺側遠端肢體感覺異常;出現頭暈、心悸及其他不適;嘔吐物或大小便有出血情況;胸腹部疼痛、呃逆、發熱、呼吸困難等。
(4)術后有一部分病人可能會出現畏寒、發熱、疼痛等不適應及時告知醫生,給予對癥治療。
本號編輯轉載此文,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聲明]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更多資訊,請前往唯邁醫療官網:www.siwa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