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發軍醫療器械領域
發布時間:2022-02-11 10:19:13
發布者:創始人
閱讀數量:0
中國電信,殺入醫療器械領域!
據愛企查顯示,1月30日,中電信醫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蔣哲峰,注冊資本2億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含:第二類醫療器械銷售;第二類醫療器械租賃;智能機器人銷售;智能機器人的研發等。據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由中電萬維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天翼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四川公用信息產業有限責任公司控股,而這三家公司皆為中國電信控股公司。也就是說,該公司由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早在2019年4月,中國移動就已牽頭組建了聯仁健康醫療大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投資20億,中國移動持股49.5%,成為第一大股東,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濟南國際醫學中心發展有限公司分列第二第三大股東。聯仁健康業務主要覆蓋“健康醫療大數據”、“互聯網醫療健康”、“健康醫療產業園”三大板塊。這家公司以大數據技術創新為核心,向民眾、醫院、企業、政府提供健康醫療平臺等互聯網業務。而在2021年6月,據天眼查APP顯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獲得了“便攜式彩色超聲儀器”外觀設計專利,公告號CN306650066S,據專利摘要說明,本外觀設計產品作為便攜式彩色超聲儀器使用,用于醫療檢測。而電信三巨頭之一的中國聯通是否也會一同入局?聯盟菌想,答案或許很快就會揭曉。近年來,醫療器械領域熱鬧非凡,除了原先的傳統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各行各業的企業也都盯上醫療器械這塊蛋糕。自2019年以來,互聯網科技公司騰訊、百度、字節跳動、美團等企業相繼闖入這個行業,電商平臺阿里和京東都在跨界,甚至格力、美的、瑞幸等也都在“湊熱鬧”。紛紛在第二類醫療器械生產、第三類醫療器械生產、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等領域與傳統醫械經營主體展開競爭合作。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巨頭企業在醫療領域的布局,也開始逐步清晰。2021年底,字節跳動再次投資了一家IVD企業,加碼布局醫療器械領域。隨后又以間接全資控股的形式,成立了一家醫學檢驗所——上海微荷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吳海鋒,經營范圍包括檢驗檢測服務;醫療服務;醫學研究和試驗發展等。從最早的百科名醫網、小荷醫療、松果醫療都是互聯網醫療平臺,到好心情、美中宜和、宏達愛瑞均有自己線下的醫院、診所。顯然,字節跳動的布局就是要線上搭建高效診療平臺,線下合作醫療機構,從而打通線上線下的醫療生態閉環。作為較早的入局者,華為在醫療器械領域也玩的“風生水起”,在消費終端、醫院和醫療企業等都有布局,第一臺遠程5G動物手術以及人體手術都是由華為分別和聯通、移動合作完成。在消費者端,華為HUAWEI WATCH GT帶有華為自主研發的TruSeen3.0心率監測系統,用可穿戴設備進行健康管理。最近,華為首款醫療級別血壓測量智能手表Watch D已上架售賣,可顯示血壓測量的數據。在醫院端,華為主要是服務醫院數字化建設和遠程醫療。此外,華為云在搭建無線醫療技術平臺,幫助客戶構建完整生態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目前,華為云的解決方案包括生物醫藥解決方案、慢病醫護解決方案、醫療影像診斷解決方案、醫療影像歸檔解決方案、基因測序。作為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華為致力于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在IT、網絡和云計算等領域構筑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優勢,5G技術的推廣和鋪開對現有的器械、醫院都將帶來巨大改變。還有一些企業選擇了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影像跨界切入醫療器械,這與新冠疫情導致影像設備、呼吸機等部分醫療設備需求大幅增長有關。2021年初,美的集團以每股14.60元的價格,合計受讓公司29.09%股份,交易金額達22.97億元,成為了萬東醫療控股股東,并宣布將醫療納入整體業務架構。2021年6月,美的集團在其2020年度股東大會上透露,控股萬東醫療不是短期行為,而是美的進入醫療設備領域的平臺與跳板,未來會利用這個平臺不斷加大投入。萬東醫療作為老牌械企的優勢明顯,美的集團則看重的是醫學影像的市場潛力。而第三季度財報顯示,2021年1-9月,萬東醫療的營業收入為8億元,同比增長8.7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億元,同比下降8.73%。做“顯示面板”出身的京東方,目前也已經集中布局了智慧醫療、門診、病區等系統方案,包括物聯網慢病管理系統、家庭健康管理系統、AI體溫預警系統、智慧病房系統等等。據悉,京東方希望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構建健康物聯網管理平臺,打通醫院、社區、居家等場景。在醫院內,智慧門診系統能引導醫院就診人流,提供分診顯示,減少護士工作量。而其智慧病區系統,即將病區患者的狀態、業務、管理等數據可視化,減輕了醫務人員工作負擔。相對于傳統行業的企業來說,電商跨界布局醫療器械則要輕松很多!以天貓健康在醫療領域的布局為例,主要在其家庭保健、醫學美護、中醫保健等貼近消費者端的新奇產品上,無創無痛的血糖監測儀、可以爬樓梯的電動輪椅、像AirPods一樣可日常佩戴的助聽器,可以實時監測幼兒體溫的體溫計......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領域快速發展,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運行的重要力量。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約為7341億元,同比增長18.3%,接近全球醫療器械增速的4倍,而中國也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預計未來5年,醫療器械領域的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4%,至2023年將突破萬億。當然了,機遇與風險依舊并存!在不斷擴大的市場規模及國家鼓勵性政策的導向下,將會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從而增加醫療設備制造商之間的競爭。其結果到底是在資本的沖擊之下,使得一些傳統醫療器械企業開辟另一條新出路,還是在持續降價的壓力和趨勢之下被迫出局?有待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