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機器人是將機器人技術應用在醫療領域,根據醫療領域的特殊應用環境和醫患之間的實際需求,編制特定流程、執行特定動作,然后把特定動作轉換為操作機構運動的設備。
從臨床醫學應用角度可將手術機器人分為腔鏡手術機器人、骨科手術機器人、泛血管手術機器人、 經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和其它手術機器人(如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
ETcath血管介入機器人
相對于開放手術及傳統微創手術,手術機器人克服了眾多限制,具有以下優點:
(7)加速醫院運營周轉,提升醫務人員效率,降低患者治療及預后負擔。
對于醫院和醫生而言,使用手術機器人可以節省手術時間,最大限度的減少操作人員數量,提升醫生效率。
對于患者來說,運用手術機器人有助于縮短治療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及總住院時間,經濟負擔也并未大幅增長。
手術機器人融合了機器人學、機構學、機械學、生物力學、醫學、智能材料、計算機視覺等多種學科。力反饋技術、精密運動控制技術、控制系統結構與控制方法是影響手術機器人性能的關鍵技術。這些技術的應用使得微創手術機器人系統具有比傳統手術具有精度高、靈活性好、操作直觀性好、安全性高等優勢。隨著外科醫學技術革命的發展,使得外科手術朝著微創、精準、智能化方向邁進。未來有幾個主要方向:
(4)智能化控制技術,進一步提高機器人微創外科手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減輕操作者的勞動強度。
手術機器人業務收入主要包括系統、耗材和服務。
系統收入指手術機器人的銷售收入。
耗材收入包含鑷子、剪刀、超聲手術刀及無菌保護罩等銷售收入,僅能使用有限次數。
服務收入指提供維護、培訓和其他售后服務的收入。
耗材以及服務收入非常可觀,且比系統收入具有更高的利潤率,隨著新機量的增加,耗材服務預期會保持快速增漲。
全球
根據 Frost & Sullivan 報告,2015-2020 年,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從 30 億美元增加到 83.2 億美元,復合增長率為 22.6%。2020 年全球手術機器人前三大市場分別為美國、歐洲和中國,分別占據 55.1%、21.4%和 5.1%。中國患者基數龐大,具有較大成長空間。根據 Frost & Sullivan 的預測,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 2020-2026 年預估復合增長率為26.2%。
按照細分市場來看,腔鏡手術機器人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可用于包括泌尿外科、婦科、胸外科及普外科手術等領域。骨科手術機器人增速較快,受人口老齡化影響,關節炎患者數量逐年增加,導致關節置換機器人手術需求量增長。其它如泛血管、經自然腔道及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日益普及,都將帶來行業提速。
預計到 2026 年腔鏡和骨科手術機器人市場分別為 180.1 億美元和 46.9 億美元,總市場規模將達到 336 億美元。此外,全球泛血管手術機器人及經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市場占比正在快速擴大。
國內
中國手術機器人行業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增長潛力較大。根據 Frost & Sullivan的數據,2020 年國內手術機器人市場基數為 4 億美元,2015-2020 年復合增速 35.7%,至 2026 年預期年復合增速 44.3%,達到 38 億美元。按細分市場來看,2020 年腔鏡手術機器人和骨科手術機器人占市場主導,分別占比 60.7%和 10.1%。
2020 年 7 月,國家衛健委發布《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調整 2018-2020 年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的通知》,顯示 2018 年至 2020 年間向國內醫療機構銷售 225 臺腔鏡手術機器人,相對2018 年以前增速加快。
Frost & Sullivan 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腔鏡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 3.2 億美元,骨科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 0.4億美元,腔鏡和骨科在未來仍占據主要市場。中國泛血管手術機器人及經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市場占比將快速擴大。
2015 年以來,國家大力支持創新醫療器械發展,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被列入重點支持方向。國家和地方有多項政策出臺,手術機器人配置有望加速。
新工業洞察數據統計,僅 2021 年上半年,手術機器人領域的融資金額近 20 億美元,A輪及A輪之前的早期融資項目占比60%,其中也不乏6億美元(CMR Surgical)、1 億歐元(eCential Robotics)等的大額融資。政策和市場推動下,國內手術機器人早期市場教育完成,國內公司的技術創新能力、創新鏈和產業鏈也不斷完善。
全球來看,腔鏡、骨科手術機器人占據主導,未來較長時間內,腔鏡和骨科仍是國內手術機器人的主要應用和投資領域。此外,泛血管手術機器人是未來成長潛力最大,快速增長的細分品類。經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是適應癥豐富,高速發展中的細分品類。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是保持穩定增長,助力腫瘤早期檢測的細分品類。這些領域均有相關上市公司布局。
未來,唯有堅持底層創新,國產品牌才能實現彎道超車。一是堅持臨床需求為導向,不斷拓寬產品適應癥;二是堅持產品創新為標準,不斷豐富產品使用功能;三是堅持專利布局為根基,不斷構筑公司核心壁壘;四是堅持商業模式創新為引導,不斷提供公司現金流。
本號編輯轉載此文,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聲明]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更多資訊,請前往唯邁醫療官網:www.siwa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