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向于國產的醫療設備采購
發布時間:2022-01-24 11:25:25
發布者:創始人
閱讀數量:0
近期,地方省級層面陸續進入“兩會時間”。1月19日,江蘇、安徽、重慶等多省市傳來消息,國產醫療器械發展議題受到關注。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山外山血液凈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光勇認為:隨著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對醫療器械產業的大力支持,國產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迅速,許多大型醫療設備已達到國際品質。而目前,國產醫療設備的采購率依然偏低,提升國產設備采購率已經成為國內諸多地方的共識。
高光勇建議,要進一步提升重慶本地生產醫療器械的采購率,推動重慶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建立并定期更新《重慶市自主創新重點醫療器械產品目錄》,同時將血液透析機、床旁血濾機(CRRT)等重慶本地生產的應急醫療設備納入重慶市應急儲備物資目錄,以提高重慶生產的大型醫療設備的市場占有率。在提升國產設備采購方面,安徽省政協委員、安徽醫科大學副校長梁朝朝也提出了建議。梁朝朝表示,目前安徽省各級公立醫院嚴重依賴進口醫療器械。“雖然目前省內招標制度上對國產醫療器械表現出一定的傾斜,逐步接受國產設備,但醫療機構購買和使用國產醫療器械的動力不足。”盡管部分國產自主品牌的創新醫療器械和高端醫療器械已在技術層面與跨國公司產品無顯著差異并在性價比上領先,卻由于對價格相對不敏感的三甲醫院更信賴傳統國際巨頭產品,國產醫療器械在三甲醫院關鍵科室的市場份額仍然較小。梁朝朝建議,安徽要完善政府有關采購政策,“國產藥品和醫療器械能夠滿足要求的,政府采購項目原則上須采購國產,特別是本省的產品,從而扭轉各級公立醫院偏重進口產品依賴現象。”比如:明確將本省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無線微創醫療裝備、智能移動醫療、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裝備等高端醫療裝備納入各級醫療機構的優先采購目錄內,讓本省的高端醫療裝備企業為安徽省的醫改提供服務。“建議我省衛健和醫改部門完善政府采購政策,及時更新采購目錄,將我省醫療器械的創新產品納入目錄,從應用環節促進我省高端醫療器械制造業加快發展。”
1月1日,新修訂的科學技術進步法正式實施。其中明確,對境內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科技創新產品、服務,在功能、質量等指標能夠滿足政府采購需求的條件下,政府采購應當購買;首次投放市場的,政府采購應當率先購買,不得以商業業績為由予以限制。
事實上,政府采購項目中對國產醫療設備的支持一直存在。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第十三條規定,國產藥品和醫療器械能夠滿足要求的,政府采購項目原則上須采購國產產品,逐步提高公立醫療機構國產設備配置水平。此外,多地陸續出臺明確的進口產品清單目錄,進一步對醫療器械進口做出限制。在浙江省財政廳發布的《2021-2022年度全省政府采購進口產品統一論證清單(醫療設備類)》中,可采購進口醫療設備從舊版的215種減少到195種。廣東省衛健委發布的《2021年省級衛生健康機構進口產品目錄清單》中,與2019年的版本相比,可采購進口的醫療設備數量,從132種減少到46種。四川省政府采購網發布的《省級2021-2022年政府采購進口產品清單論證意見公示(醫療衛生設備類)》中,僅59種醫療設備可選擇進口產品。國產醫療器械的進步,除采購政策的支持外,內驅力也十分重要。精進的生產工藝、更符合臨床需求的產品、更完善的性能,才是品牌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在今年“兩會”上,江蘇省政協委員、江蘇大學附屬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陳吉祥表示,“我們現在很多醫療設備還是依賴進口,醫療設備中進口與國產的比例大約是7:3。”事實上,雖然國產醫療器械近年來取得了較大進步,但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還有許多亟待突破的地方。由于起步較晚,國產醫療器械在核心技術研發和積累方面,仍與進口品牌有差距,使得國產高端高值產品比例偏小,一些關鍵零部件依賴國外進口。此外,企業之間、地區之間的發展速度、規模和側重也有很大差異。陳吉祥在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江蘇作為制造業大省、醫療器械生產和消費大省,醫藥產業已穩居全國前列,但仍有短板需要補足。江蘇醫療器械企業仍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其規模與廣東、山東、上海等省、直轄市的龍頭企業仍有不小的差距。如何來改變這種現狀?陳吉祥建議要從多方面著手。首先從頂層設計來講,應當由政府牽頭打造高端醫療設備的產業集群,打造醫療器械研發、孵化、加速到產業化的全產業鏈條,形成規模效應;在技術上,應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大力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隊伍,加大研發和轉化力度,攻克核心技術,打造高端產業品牌;在審批上,應加強審批能力建設,縮短審批流程,縮短產品尤其是創新器械的上市時間,助力相應產品和成果能盡快應用于臨床。陳吉祥還建議,對江蘇本土企業產品在本地的推廣應用出臺相應鼓勵機制和政策支持,對有核心技術、有應用前景的品牌給予資金支持。安徽省政協委員、安徽醫科大學副校長梁朝朝則建議,細化出臺推動醫療裝備器械數字化、智能化制造政策,加快建設醫療互聯網信息平臺,加強專業性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配套,為安徽高端醫療器械制造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據眾成醫械數據,截至2021年6月底,國產化率為0%的二級產品類別共計56項,國產化率不足10%的二級產品類別共計66項;國產化率0%-70%的二級產品類別合計322項,國產化率70%及以上的二級產品類別共計730項。根據國家要求,下一步,要突破腔鏡手術機器人、體外膜肺氧合機等核心技術,研制高端影像、放射治療等大型醫療設備及關鍵零部件;發展腦起搏器、全降解血管支架等植入產品,推動康復輔助器具提質升級。
本號編輯轉載此文,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聲明]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更多資訊,請前往唯邁醫療官網:www.siwad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