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都市中,高樓大廈遮不住人們對健康的渴望;遙遠的鄉村里,金黃的麥田見證著生命的脆弱與堅韌。在云南的心臟地帶,有一座被譽為“花鄉水城”的美麗縣城——宜良縣,這里四季如春,河流清澈,花卉繁盛。
人們常說,花兒是生命的禮贊,是希望的象征。然而,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一個「沉默殺手」卻威脅著人們的生命。
宜良縣擁有40萬居民,他們勤勞、善良,與這片土地共同成長。然而,每年縣里的統計數據都揭示了一個殘酷的事實:心腦血管疾病是導致當地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心腦血管病主要包括高血壓、冠心病、腦梗塞、腦出血等,都是屬于慢性病,出現前期征兆如頭暈、手腳發麻等,在鄉鎮農村極易被忽略,一旦發病致死致殘率極高,宛如「沉默殺手」。
生命之花,原本應在陽光下綻放,卻在陰霾中凋零。面對這一嚴峻的挑戰,只有通過提升醫療水平、加強健康意識,才能真正守護生命之花的綻放,展現出生命的美麗與力量。
打通生命通道
筑基層醫療堅實之網
每一朵花兒都代表著一種生命的堅韌與不屈,它們在風雨中傲然挺立,綻放出最美的光彩。正如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一樣,盡管面臨巨大的困難和挑戰,他們仍然努力綻放自己的生命之花。
近期,在宜良縣的偏遠村落里,一老人突發胸痛,手腳無力發麻,家人發現后將他緊急送往宜良縣第二人民醫院,在醫院進行心臟造影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由于救治及時,最終康復出院。他的家人說:“以前這種病我們只能到昆明市或省里去看,由于距離的原因,可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病情惡化,家門口就能看病真的很幸運。”
我國目前大約有2.9億人患有心腦血管病。一旦發病,致殘、致死率較高,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云南省因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宜良縣的數據結果與省里差不多。心腦血管病就近治療非常必要,救治不及時可能會增添家庭負擔或致殘。
侯海云
宜良縣第二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
當前,云南省以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等重大疑難病種為重點,建設專科高地,昆明市建設了心腦血管救治站61個,覆蓋全部縣醫院及50%的鄉鎮衛生院,由上而下織就堅實的醫療之網。
宜良縣第二人民醫院始建于1995年10月,于2019年6月18日由縣城發達街5號遷址至昆石公路2號,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二級乙等綜合醫院。醫院占地面積6436平方米,建筑面積2.04萬平方米,業務用房面積約1.8萬平方米。設置床位300張,開設內科、外科、婦科、眼科等16個業務科室。年接診門診患者8萬余人次,收治住院患者8000余人次。醫院擁有DSA、1.5T核磁共振、40排螺旋CT、數字化 DR、數字化成像骨密度儀、彩色超聲多普勒等先進設備。
破局縣域
「生命之花」常開
在宜良縣,搶救生命通道中涌現出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這些故事的主人公或許有著不同的經歷和背景,但他們都在這密布而織的醫療之網中找到了希望的光芒。
醫療水平的提升不僅為患者帶來了更為精準的診斷和治療效果,更為醫院帶來了更多的病患資源。許多原本前往大城市就醫的患者,如今選擇留在宜良縣接受治療。這不僅減輕了大城市的醫療負擔,也使得宜良縣的醫療事業得到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唯邁醫療積極參與千縣工程計劃,為全國范圍內的縣級醫院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和培訓。通過這一計劃,唯邁醫療將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技術引入到基層醫療機構,提升其診療水平和服務能力。在宜良縣第二人民醫院的DSA裝機時,唯邁醫療的專家團隊親自指導醫生們操作設備,確保其能夠充分發揮作用。這一支持計劃不僅為縣級醫院帶來了先進的醫療設備,更為醫生們提供了成長和發展的機會。
通過唯邁醫療的支持計劃,宜良縣第二人民醫院得以更好地服務于當地居民,為他們提供更加高效、精準的醫療服務。同時,這一計劃也加強了基層醫療機構與上級醫院的合作與交流,推動了醫療資源的均衡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唯邁醫療構造了以DSA為眼、以介入手術機器人為手的協同介入診療平臺。如果說DSA讓老百姓真正實現在家門口看病,介入手術機器人將徹底改變縣域的診療格局,一線的專家可以通過遠程實時對縣域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對偏遠地區的患者而言無疑是巨大的福音。
宜良縣的故事,是一部關于生命、關于希望的史詩。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生命之花”正以其頑強的生命力綻放著絢爛的光彩。而唯邁醫療的DSA,正是這朵生命之花得以綻放的重要保障。